十三年前,全国首个国家级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在厦门诞生,厦门成为中国LED照明产业的发源地之一,在2016年中国LED球泡灯出口前十大企业中,厦门籍企业独占五席,出口规模占据了全国“半壁江山”。走过“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厦门光电产业将进一步做大做强产业集群,打造高端灯具、智能照明千亿产业链。
厦门LED产业迅猛发展的原因何在?在业界,大家把厦门LED产业的特色誉为“厦门模式”,是全国14个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的发展样本之一。厦门市光电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成绩斐然,厦门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也成为全国半导体照明领域仅有的2家A类基地之一。
十多年来,厦门市LED产业大力推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优化完善LED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能力等生态链建设,2016年厦门市光电产业实现总产值约1200亿元,占福建省光电产业一半左右,其中LED产业直接产值达323亿,占光电总产值的26.9%,同比增长20%,在LED增长下降的大背景下,在全国的14个LED产业基地中名列前茅。
“厦门模式”成全国样本,出口规模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
厦门从2003年前瞻性地提出培育光电产业的战略目标以来,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全力推动下,光电产业经历了十几年的跨越式大发展,已经成为全国发展最为迅速的光电产业集群之一。
厦门市LED产业覆盖上中下游,在外延、芯片领域,厦门连续13年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强、品种最全的LED外延芯片生产基地;在应用成品领域,根据海关提供的统计数据,中国LED球泡灯出口前十名企业中,厦门独占五席,出口规模占据了全国的“半壁江山”,成为全球最大的高端LED球泡灯制造和出口基地之一。数据显示,全球每100只LED球泡灯中,就有30只由厦门制造和出口。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环境的营造、平台的支撑。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厦门LED产业基地共拥有28个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个国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国内首个LED应用产品专业检测机构——国家半导体发光器件(LED)应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平台。
科技创新涌现一批成果,国内首家单层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落户厦门
2016年,全国城市创新指数排名中,厦门居第13位,区域综合创新指数居全国第16位。厦门名列前茅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同样体现在了光电产业的创新上——去年,厦门光电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速提升,涌现出全国首款柔性AMOLED显示屏、单层石墨烯等一批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中科院厦门稀土材料研究所、厦门大学石墨烯工程与产业研究院项目加快建设,国内首家单层石墨烯工业化量产基地落户厦门,都为厦门市LED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厦门市LED产业还注重产业专利技术创新。2011年-2016年,我市授权LED专利共计3158件,年均增长27%,授权发明专利达1643件,年均增长25%;上游外延芯片授权专利561件,年均增长37%。具代表性的企业中,三安光电的中小功率芯片产品在亮度和稳定性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准,同时三安光电还投资了以氮化镓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及制造,填补了我国在制造环节的空白。
借力政策引领产业升级,一批企业先行先试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有业内人士认为,“十三五”期间,厦门LED产业链将突破千亿规模。在光电产业“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厦门市LED产业将借力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厦门片区建设契机,搭乘“科技创新二十五条”政策东风,继续引领光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提高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厦门“十三五”规划指出,厦门市将提升光电照明产业发展水平,深化和延伸LED等节能照明产业链和拓展价值链高端环节,充分发挥我市“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的龙头地位,推动LED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指明产业创新发展方向,今后将大力发展LED外延芯片衬底材料、新型封装技术和工艺、高端灯具及智能照明系统,以及LED特殊领域(如农业照明、林业照明、医疗照明)的应用等。
可喜的是,一批企业已经开始先行先试,建立了“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规划一代”的创新研发理念。